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学习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过程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Process of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何文涛,路璐,周跃良,周睿
摘要(Abstract):
随着人机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人机协同特性,但面对人机协同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何特征和局限、如何规避其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论述人机协同学习表征形态的基础上,阐明了人机协同学习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的整合性、学习内容的场景性、学习主体的互补性、学习环境的多元性和互动反馈的群体性;构建了人机协同学习的过程模式,包括人机协同的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内外反馈四个方面。为消除人机协同学习的局限与潜在风险,本文认为人机协同学习时应遵循人与机器互信、人为本机为辅、支架延迟提供、感统促进内生四大学习原则,在享机器之便的同时要防机器之弊。
关键词(KeyWords): 人工智能;人机协同学习;学习过程;学习原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智慧教室的智能技术产品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22YJC880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何文涛,路璐,周跃良,周睿
DOI: 10.13541/j.cnki.chinade.2023.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艾兴,&赵瑞雪.(2020).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智能学习:逻辑起点与表征形态.远程教育杂志(1),69-75.
- 安富海.(2021).精准教学:历史演进、现实审视与价值澄明.课程·教材·教法(8),56-62.
- 曹培杰.(2018).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教育研究(8),121-128.
- 崔铭香,&张德彭.(2019).论人工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意蕴.现代远距离教育(5),26-33.
- 郭炯,&郝建江.(2019).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学习发生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32-38.
- 郝祥军,顾小清,张天琦,&王欣璐.(2022).人机协同学习:实践模式与发展路向.开放教育研究(8),31-41.
- 何文涛,张梦丽,&路璐.(2021).人机协同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新理路.教育发展研究(1),25-34.
- 李海峰,&王炜.(2018).“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构建探析.中国教育学刊(7),81-87.
- 李冀红,庄榕霞,年智英,刘德建,&黄荣怀.(2021).面向人机协同的创新能力培养--兼论面向智能时代的创造性人才诉求.中国电化教育(7),36-42,61.
- 李建中.(2019).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学习与创新教育的转向.中国电化教育(4),10-16.
- 李文淑.(2018).教育人工智能(EAI)对学习机制的影响.现代教育管理(8),119-123.
- 李新房,李静,&刘名卓.(2017).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与挑战研究--《2017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现代远距离教育(4),3-11.
- 林崇德.(2003).心理学大辞典(上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 毛刚,&王良辉.(2021).人机协同:理解并建构未来教育世界的方式.教育发展研究(1),16-24.
- 彭红超,&祝智庭.(2018).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机制:智慧教育的数据价值炼金.开放教育研究(2),41-50
- 秦丹,&张立新.(2019).问题与优化:课堂精准教学实践的现实审视与反思.电化教育研究(11),63-69,77.
- 秦丹,&张立新.(2020).人机协同教学中的教师角色重构.电化教育研究(11),13-19.
- 宋灵青,&许林.(2019).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中国电化教育(6),14-20.
- 唐·伊德.(2008).技术现象学(吴国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藤野贵教.(2018).2020年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幸福的工作方式(崔海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 王良辉.(2012).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的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4),15-20.
- 王一岩,&郑永和.(2022).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学习:价值内涵、表征形态与实践进路.中国电化教育(9),90-97.
- 王竹立.(2019).再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与何克抗教授商榷.远程教育杂志(2),45-54.
- 杨灿军,&陈鹰.(2000).人机一体化协同决策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5),24-29.
- 杨现民,张昊,郭利明,林秀清,&李新.(2018).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难题与突破路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30-38.
- 尹睿,黄甫全,曾文婕,曾育芬,潘蕾琼,陈思宇,&伍晓琪.(2018).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智能课程.开放教育研究(6),70-80
- 余亮,魏华燕,&弓潇然.(2020).论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及其学习资源特征.电化教育研究(4),28-34.
- 赵慧臣,唐优镇,马佳雯,&王玥.(2018).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现代教育技术(10),20-26
- 郑兰琴,张璇,&曾海军.(2018).人工智能助力教与学的创新--访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主席Eugene G.Kowch教授.电化教育研究(7),5-11.
- Chretien,K.,Goldman,E.,&Faselis,C.(2008).The reflective writing class blog:using technology to promote reflec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3(12):2066-2070.
- Janssen,J.,&Bodemer,D.(2013).Coordinated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Awareness and Awareness Tool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48(1):40-55.
- Vail,A.K.,Grafsgaard,J.F.,Boyer,K.E.,Wiebe,E.N.,&Lester,J.C.(2016).Predicting Learning from Student Affective Response to Tutor Questions.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pp.154-164).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