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
姜玉莲
摘要(Abstract):
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程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逐步成为了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议题。如何发挥微课程在开启教育"微"时代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化的分析。从外部出发定量为主的文献计量方法和以内容主题出发定性为主的内容分析方法的综合研究,可以促进研究者整体、系统地把握微课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出微课程的起源、概念内涵、设计、开发、应用模式、评价指标等,更好地了解微课程的本质和发展特征,从而推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关键词(KeyWords): 微课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姜玉莲
DOI: 10.13541/j.cnki.chinade.2013.12.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王曰芬.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 [3][美]约翰·奈斯比特,梅艳,姚综译.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 [4][9]http://www.pec-journal.com/article/0738-3991(95)00793-8/abstract.
- [5]McGrew,L.A.A.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Chem.Educ.1993,70,543.
- [6]Kee,T.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 32:100-101.
- [7][16][23][33][36]http://www.openeducation.net/2009/03/08/online-education-introducing-the-microlecture-format/
- [8]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刷馆第六版[M].2012:1350.
- [10]Dwight W.Allen.Microteaching
- [11]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
- [12][25]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2012,(12).
- [13]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wNDQ2MzEy.html.
- [14]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60second.html.
- [15]http://vod.kankan.com/v/70/70457.shtml.
- [17]爱陶.什么叫微型课程?[J].教育科研通讯,1985,(01).
- [18]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 [19][2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 [20]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4).
- [21][34]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 [22][38]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 [26]叶晓玲,田振清.论精细加工理论和成分显示理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 [27]杨再石.移动互联环境下学习内容集成表示的研究[J].天津电学报,2012,(3).
- [28]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 [29](美)戴维·H·乔纳森等.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 [30]查尔斯·M·瑞戈鲁斯,杨非.细化理论:学习内容选择和排序的指南《开放教育研究》[J].2004,(2).
- [31]翁定军.掌握学习理论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7,(2).
- [32]西蒙斯,李萍.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8).
- [35]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
- [37]胡铁生.微课研究微博.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941326822_1_1.html.
- [39]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 [40]http://www.ted.com/.
- [41]http://hudong.fsjy.net/.
- [42]http://info.edu.hc360.com/2013/01/040840551448.shtml.
- [43]http://www.5minutes.com.cn/Web/Special/SpecialDetail.aspx?specialid=c00c65e9-ed98-4781-bce9-830247fa59ab
- [44]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9yre.html.
- [45]http://www.doc88.com/p-908969191551.html.
- [46]桑新民等.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2).
- [47]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
- [48]Hattie.可视化学习:800多个与成绩有关的整合分析汇总.江南大学内部研究资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