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韧性教学生态的路径研究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esilient Instruction Ecology in Colleges Em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翟雪松,许家奇,童兆平,陈文智,张紫徽,李艳
摘要(Abstract):
新冠疫情的反复使得师生频繁切换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对教育韧性生态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依靠人工智能赋能韧性教学生态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现有研究缺少从系统性的视角综合分析韧性教学生态的构建路径。针对此问题,本研究以Z大学为案例,一方面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韧性教学生态的框架和表现形态,另一方面对人工智能赋能下韧性教学生态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Z大学以中台架构为技术底座丰富教学平台的功能应用,并贯穿导学、讲授、协作、评价四个阶段,有效地保障了疫情反复过程中师生对环境异化的适应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最后展望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韧性教学生态的发展重点,并对潜在的挑战进行反思。
关键词(KeyWords): 韧性教学生态;人工智能;高校教学;中台架构;协作学习;同屏跨域;教学阶段;知识图谱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融合视觉健康的在线学习资源自适应表征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2177042)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翟雪松,许家奇,童兆平,陈文智,张紫徽,李艳
DOI: 10.13541/j.cnki.chinade.2023.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董艳,李心怡,郑娅峰,&翟雪松.(2021).智能教育应用的人机双向反馈:机理、模型与实施原则.开放教育研究(2),26-33.
- 高琼,陆吉健,王晓静,商家慧,&周跃良.(2021).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案例.远程教育杂志(4),24-33.
- 顾小清,李世瑾,&李睿.(2021).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国际视野--美国NSF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前瞻进展与未来教育展望.中国远程教育(12),1-9,76.
- 韩世梅.(2021).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演进、问题分析和发展建议.中国远程教育(12),10-20,76.
- 何文涛,梁晨,庞兴会,&路璐.(2021).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3),103-110.
- 蒋鑫,朱红艳,&洪明.(2020).美国“教育中的人工智能”研究:回溯与评析.中国远程教育(2),9-20,48.
- 教育部.(2021-12-10).2021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12/t20211210_586245.html李芒,&张华阳.(2020).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批判与主张.电化教育研究(3),29-39.
- 李艳,陈新亚,陈逸煊,&张帆.(2020).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调查与启示--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为例.开放教育研究(5),60-70.
- 李艳,陈新亚,孙丹,朱雨萌,&翟雪松.(2021).从“透明人”到“践行者”: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2021地平线报告(信息安全版)》之启示.远程教育杂志(3),11-19.
- 刘三女牙,刘盛英杰,孙建文,沈筱譞,&刘智.(2021).智能教育发展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中国远程教育(4),1-7,76.
- 刘奕涛,杨体荣,&方晓湘.(2021).增强教育系统的韧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危机敏感型教育规划论析.比较教育研究(11),31-38.
- 卢迪,段世飞,胡科,李福华,&陈熠舟.(2020).人工智能教育的全球治理:框架、挑战与变革.远程教育杂志(6),3-12.
- 唐玉溪,&何伟光.(2019).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及演替.教育发展研究(17),72-78.
- 王娟,吴永和,段晔,&季隽.(2015).3D技术教育应用创新透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62-71.
- 王雪,高泽红,徐文文,&张蕾.(2021).反馈的情绪设计对视频学习的影响机制研究.电化教育研究(3),69-74.
- 王正青,&但金凤.(2020).人工智能技术在美国学校教学中的应用领域与推进策略.比较教育研究(6):43-49.
- 魏雪峰,高媛,曾海军,&黄荣怀.(2018).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分析--基于《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和《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的对比.中国电化教育(1),72-76.
- 邬大光.(2020).教育技术演进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视角.中国高教研究(4),1-6,11.
- 徐欢云,&胡小勇.(2019).借鉴、融合与创新: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多维路向--基于AIED(2011-2018)的启示.开放教育研究(6),31-45.
- 杨玉辉,董榕,张宇燕,汤显峰,&黄健.(2019).基于虚拟现实的远程教学空间的创建与应用--以哈佛大学与浙江大学的跨国VR远程教学为例.现代教育技术(11),87-93.
- 叶俊民,周进,&李超.(2020).情感计算教育应用的多维透视.开放教育研究(6),77-88.
- 翟雪松,&史聪聪.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现状、挑战与展望.现代教育技术(12),20-27.
- 翟雪松,束永红,楚肖燕,&朱雨萌.(2020).轻量级生理反馈技术的教育应用及测量--基于2015-2020年的文献综述.开放教育研究(6),37-46.
- 翟雪松,楚肖燕,&李艳.(2021).融合视觉健康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原则与技术路径.现代教育技术(12),12-19.
- 张坤颖,&张家年.(2017).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研究中的新区、误区、盲区与禁区.远程教育杂志(5),54-63.
- 张蓉菲,田良臣,&马志强.(2022).智能时代教师设计思维培养:逻辑向度与困境纾解.中国远程教育(4),55-64,77.
- 张文.(2017).新课程推进中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20-22.
- 张志祯,张玲玲,&李芒.(2019).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然与可能.中国远程教育(1),25-35,92.
- 赵瑜.(2019).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研究重点及其趋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100-114.
- 郑娅峰,王杨春晓,严晓梅,张志祯,&郑永和.(2020).我国智能教育装备发展现状及重点研发方向分析.中国远程教育(11),11-19,76.
-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10-1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 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祝智庭,&彭红超.(2020).技术赋能的韧性教育系统:后疫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向.开放教育研究(5),40-50.
- Azzi-Huck,K.,&Shmis,T.(2020).Manag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ducation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How Countries Are Prepar-ing,Coping,and Planning for Recovery.https://blogs.worldbank.org/education/managing-impact-COVID-19-education-systemsa-round-world-how-countries-are-preparing
- Kelly,S.,Olney,A.M.,Donnelly,P.,Nystrand,M.,&D'Mello,S.K.(2018).Automatically Measuring Question Authenticity in Re-al-World Classrooms.Educational Researcher,47(7),451-464.
- UNESCO,UNICEF,&WORLD BANK.(2021,December 3).The state of the global education crisis:a path to recovery.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education/publication/the-state-of-the-global-ed-ucation-crisis-a-path-to-recovery
- UNICEF Europe and Central Asia.(2020,June).Building Resilient Edu-cation Systems beyond the COVID-19 Pandemic:Considerations for ed-ucation decision-makers at national,local and school levels.https://www.unicef.org/eca/media/13411/file
- Zhai,X.,Chu,X.,Chai,C.S.,Jong,M.,&Li,Y.(2021).A review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education from 2010 to 2020.Complexity,(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