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_科学教育

  • 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核心问题与路径方法

    郑永和;周丹华;王晶莹;

    科学教育是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阵地,对科学教育的内涵追问与方法探索是推动新时代科学教育加法落地的重要根基。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如何成为人的主动学习行为,体现在科学知识内容、过程方法、教学规律和社会互动之中。本文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内涵、问题和方法的探寻以深度回应新时代科学教育关键议题。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在演化中逐渐丰富,发展至今已形成关涉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会等多重愿景的交互表征。时代性的政策演进与多元化的学科主题诠释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阶段,素养导向的人才观念和连续贯通的培养理念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育人趋势。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体现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及其互动的过程中,我国科学教育教与学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即学生高学业成就的背后表现为低水平思维与情感技能,教师专于学科教学而弱于跨学科和探究式教学,学生擅长双基掌握而缺乏高阶思维培养。因此,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应当广泛开展基于新兴技术和生理证据的实证与跨学科交叉研究,有效推进概念转变、元认知、科学论证、推理和建模等高阶思维教学实践,深入挖掘科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规律,以达成科学教育的育人目标。

    2023年09期 v.43;No.584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教育基本理论

  •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哲学——兼论中小学办学思想的提炼与表达

    陈建华;

    新时代呼吁高质量学校教育,需要学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哲学。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哲学思考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办学思想的提炼与表达进而建构学校教育哲学。从本质上看,办学思想和学校教育哲学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办学思想属于学校教育哲学的中国化称呼。目前中小学办学思想陷入困境,主要表现为概念界定不清、主体认识模糊、内容指向不明、提炼表达随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办学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办学思想不会自动产生,必须经历一个提炼过程,才能从常识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办学思想提炼必须认真回答“为什么办学、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时代之问,围绕着追求好教育、建设好学校和培养好学生三个要素,通过立足学校实际、继承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未来趋势和明确责任主体五条原则加以提炼。只有办学思想提炼没有精彩的表达不行,只有学理性和概括性兼具艺术性和独特性并重的表达,才能提高办学思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023年09期 v.43;No.584 10-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AIGC机器创作时代学校美育的人性之维

    毛迎新;谭维智;于家杰;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凭借其“内容生成”的卓越性能在“艺术创作”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当机器摄入人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练习场——艺术创作,昭示了美育场域的“机器出场”。鉴于此,本研究以机器创作的“内容”为切入点,阐释机器创作在拓展创意边界、交互修正审美、“人人创作”促发审美进化等方面赋予美育的内在变革,探索机器创作介入下美育所面临的“感性—理性”“内生—外铄”“慢养—速成”等“去人化”的矛盾风险,并从情感表达、生命能动、人格塑形三重维度探赜美育不可撼动的人性逻辑,借此对机器创作时代“谁的创作更重要?怎样的创作更重要?创作什么更重要?”进行哲学辨思,最后提出机器创作时代美育如何保持“让人在场”的回归路径。

    2023年09期 v.43;No.584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育政策

  • “双减”政策施行的结构困境及其纾解——基于城市家庭参与教育改革的案例分析

    刘倩;程天君;

    受众理解、接受和遵从政策的程度事关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家庭作为受众单位之一,在政策落实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城市不同家庭背景的父母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城市家庭的教育实践深入于当前的改革背景之中,不同家庭对“双减”政策的认识情况、执行态度和行为参与均存在差异,并且蕴含深刻的文化逻辑和阶层烙印,初衷良好且目标明确的“双减”政策在取得一定减负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教育公平风险。究其原因,“双减”政策执行深受家庭背景、国家制度、教育和文化多种结构性因素制约,建议从坚持教育政策引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和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合理转型四个方面对“双减”落实困境进行纾解。

    2023年09期 v.43;No.584 28-3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科技赋能教育

  • 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教育督导模式变革与创新——基于国家智慧教育督导平台的建设实践

    辛涛;孙睿;曹榕;樊引红;沈阳;张生;

    伴随国家进入现代化治理新时代,教育领域加快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成为回应时代命题的必然之举。本研究立足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大背景,结合研究团队参与国家智慧督导平台建设实践,对智慧督导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和系统要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智慧督导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传统督导模式以生成兼具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等业务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双属性”的教育治理数字化高阶形态;建构了由“数字技术、指标库、督导队伍、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构成的智慧督导概念模型;面向数字技术赋能“提前发现问题”“主动预警报警”“分级督促整改”三大场景,阐释了“多元共治”“一键触发”“精准靶向”的智慧督导模式;结合技术发展趋势,给出了开展跨省域、区域试点示范,构建智慧督导共同体,建设人机协同智慧督导生态,以及“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智慧督导模式变革的策略建议。

    2023年09期 v.43;No.584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王浩楠;郭绍青;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2023年09期 v.43;No.584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信息技术教师流失现象的形成机理——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马建军;杨琴;饶爱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人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探寻流失问题的根源,以多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路径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失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面临一个普遍的生存困境,即杂事缠身。在其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显的裂缝,他们由此在实务工作中发展出四种典型的行为策略,并最终一步一步走向流失。进一步的理论解读表明,信息技术教师杂事缠身并最终走向离职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本质及人们的运用观念或文化的滞后性,同时也是他们基于利益交换进行身份协商的必然结果。

    2023年09期 v.43;No.584 56-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开放教育

  • 中日开放大学建设的制度支持:历史考察与比较反思

    韩世梅;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放大学系统需要抓住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机遇,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问题。通过对中日两国开放大学筹建和运营的制度进行考察发现,日本放送大学遵循《学校教育法》《放送大学学园法》,在筹建和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显著的合规性特征;我国开放大学系统更多地围绕国家阶段性发展需要,发挥政策优势在短时期内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因为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相关政策的调整,面临着长期边缘化的两难境地和转型发展的举步维艰。基于此,从推进国家层面终身教育立法支持和开放大学系统自我革新两个方面,对我国开放大学系统的转型发展进行反思,或可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09期 v.43;No.584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 数智时代道德人格发展的价值审思与实践进路

    冯珊珊;代以平;

    道德人格是人之为人的德性构造,关乎本己、涉他的伦理关系论域。从现象学视角观之,道德人格蕴含了时间和空间的纵—横关系指向。数智时代技术之于道德人格培育具有双重价值意蕴:在道德人格的空间层面,数字智能技术扩充“公共善”的论域范围和“个体善”道德自治的情感通道;在道德人格的时间层面,意识叠加增强个体内在时间意识的自主建构和道德人格行为的意义呈现。然而,在数智世界中主体道德人格发展也存在语境脱域、情境失真、价值失序、信息杂糅等隐忧。为此,提出数智时代学校道德人格教育的治理路径:一则明晰技术之于德育的工具价值,强化技术之于主体的伦理关怀;二则以数字智能技术拓宽道德人格教育空间,建设学校“智慧德育”新生态;三则构建数智化“教育—学习—管理”共同体,着力提升师生数智素养与能力。

    2023年09期 v.43;No.584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格特·比斯塔教育五部曲

    <正>~~

    2023年09期 v.43;No.584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征订启事

    <正>《中国远程教育》创刊于1981年,是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贯彻“双百”方针,为教育学学科建设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2023年09期 v.43;No.584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