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斯蒂安·迈克尔·施特拉克;肖俊洪;
由于全球的变化,教育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才能保持其作为一种人权和公共产品的地位。本文讨论这种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并认为开放教育作为一种理论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开放教育的历史和定义,认为开放教育有利于开展创新性学习设计和过程,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和质量发展的维度。针对开放教育的学习质量和设计以及支持手段、服务和工具的开发,本文认为可以区分九个维度的开放性并对它们进行定义。本文以其中一个维度(开放标准)为例,对ISO/IEC 40180 (原ISO/IEC 19796-1)的参考过程模型进行修改,以适合开放教育实际。本文根据修改后的三个质量维度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开放教育进行界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OpenEd框架。这个框架结合和整合了与学习设计和过程相对应的不同质量观。本文还阐述了可能在哪些方面对OpenEd框架进行修改以及这个框架的作用。OpenEd框架可以跟其他工具(比如EFI和IDEA[L]框架)一起使用,应对开放教育的复杂性和提高开放教育影响力。简而言之,OpenEd框架未来能进一步提升开放教育的学习质量和设计水平。
2018年11期 No.526 5-18+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5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莎莎;白晓晶;蒋明蓉;
学习成果的有效认证对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关键作用。数字徽章作为学习成果认证的创新手段之一,已逐渐在大规模在线课程中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应用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梳理了数字徽章和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其认证功能,分析了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徽章设计框架和技术实现路线。从学习成果可信度、学习过程激励、认证评估过程公开透明等维度分析了将数字徽章认证的理念与内容嵌入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可行性,以期为学习成果认证的方式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使学习者拥有记录自身学习经历特色且真实可信的能力发展轨迹档案,对于教育评价、因材施教和选人用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11期 No.526 19-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1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姚巧红;修誉晏;李玉斌;陈小格;
对翻转课堂进行本土化改造,真正把理论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果,把深度学习目标落到实处,是当前翻转课堂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主要从深度学习旨向出发,在充分吸收经典教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学习支架的认知协助机制和网络学习空间的泛在协同功能,构建了面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一般过程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初步掌握、课堂深度加工、课后巩固反思)和十个环节(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加工新知识、预评估、认知协商、外化提取、迁移应用、课堂总结、巩固练习和学习反思),所有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深度学习过程。基于该模型,在小学数学课中实施了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2018年11期 No.526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3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0 ] - 韩庆年;柏宏权;杨晓敏;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同伴互评亟须不同角度、各种层面研究的支撑,从而为设计更恰当的互评活动提供实证依据。在媒体设计类作业互评场景中,基于师生共同制定的评价量规学生对同伴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打分、评论和点赞。使用网络环境下中国学生学习动机量表测量学生在互评前后的学习动机,探究移动环境下多维度同伴互评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同伴互评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内部动机上升而外部动机减退;同伴互评的匿名性和学生性别对学习动机有复合影响,实名环境更能激发男生的内部动机,匿名环境更能激发女生的内部动机;自我效能感中的反应效能能够正向预测实名组中的学习动机,评价效能能够正向预测匿名组中的学习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间、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存在分化,存在三个明显的聚类。
2018年11期 No.526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2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钟薇;李若晨;马晓玲;吴永和;
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学习分析以教育领域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其背后隐含的信息实现对教育的促进。当前学习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在线学习领域,但是学习本身发生在多样的环境中,学习过程更是涉及学习者的行为、心理、生理等多个层面,而当前的技术发展正为采集并分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多种模态的数据提供基础。基于此,本文从技术的视角讨论多模态数据环境下学习分析的发展趋向,梳理多模态学习分析的技术支撑,指出未来的学习分析应该利用脑电感应、眼动追踪等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收集个人层面的学习数据,结合教学技术工具中的系统日志、全方位课堂音视频录像等方式追踪学习者的学习和社交轨迹,全面剖析学习者的行为层、心理层和生理层数据,以期为进一步实现精准化的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并推进国家自然基金对学习分析与评估基础性研究的探索。
2018年11期 No.526 41-49+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3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孙雨薇;冯晓英;王瑞雪;
"互联网+"时代,混合式研修是一种高效且便捷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已然成为当下教育和培训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设计和支持混合式教师研修是非常必要的。问题解决被认为是教师等成人学习者最为有效的学习活动。因此,本研究利用内容分析法,探究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中教师的问题解决行为规律,包括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教师同伴间的问题解决策略、导学教师和优秀学员等关键角色的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发现,教师们存在技术问题、教学实践问题、教育理论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困惑和心理困难这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同伴会尝试多种解决策略,这些策略大多依赖自身实践经验;关键角色给予多种有效且关键的解决策略,帮助解决教师同伴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促进研修的深入。最后,本研究从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或项目的研修内容、交互方式、问题和学习任务、导学四个方面对其设计和支持提出了建议。
2018年11期 No.526 50-6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1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清堂;张妮;朱姣姣;
教师工作坊是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一种教师研修模式。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某教师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形成的互动网络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网络基本属性特征、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四个指标分析教师工作坊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成员的社会交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工作坊开展活动过程中,承担组织角色的坊主以及承担辅导角色的组长在讨论中缺少积极交互,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和辅导作用,使学习共同体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因此,某些积极性较高的成员自然而然地成为工作坊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控制者,提高了群体的交互积极性,促进了信息和知识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共享,有利于知识的再生,促成教师工作坊中共同智慧的产生,完成对这一主题的知识建构。
2018年11期 No.526 61-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8K] [下载次数:2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李桃;赵伟;
我国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目标是"要实现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有必要着眼于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随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适应性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从制度适应性效率的视角,提出在体系构建实践中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补齐机制和资源短板,有助于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目标。从系统科学与工程角度,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的作用机制,建议优先建设职业技能管理与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管理与公共服务、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并给出包含这三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的应用模型,该应用模型可用于指导实践。
2018年11期 No.526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3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正>开放教育的学习质量和设计:OpenEd框架学习历史不应该被忽视。现代创新理论不能忽视宝贵的历史成果,这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成果是创新的基础。学习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驱动的。换言之,它们本身无法获得成功,除非有与之相称的合适学习设计和有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动力的学习环境。学习没有发生彻底变革。新技术所带来的新学习模式、机会和交互活动没有彻底改变人们的学习。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中教师问题解决行为的研究
2018年11期 No.52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
<正>办刊宗旨:贴近实践关注进程深化研究服务发展办刊特色:开阔的视野改革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平实的风格聚焦围绕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学术探讨呈现远程开放教育一线的实践成果和问题研究关注技术应用与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案例反映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终身学习的新动态诚邀合作本刊创设并持续开展系列学术活动"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和"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旨在促进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交流互动。本刊希望同有关机构在选题策划和组织运作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合作联系方式:zzs@crtvu.edu.cn010-68182514
2018年11期 No.52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期刊,秉持"贴近实践,关注进程,深化研究,服务发展"的办刊宗旨,强调学术视角、学术品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即:开阔的视野,改革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平实的风格,是中国远程开放教育领域中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期刊。杂志同时致力于关注行业、服务市场,努力全方位展示中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进程。
2018年11期 No.526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