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

教育伦理

  •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之伦理内涵及实现路径

    谢娟;

    被广泛谈论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其内在规定性和指向性必须加以界定,才能促进其伦理研究的深入开展。为寻求合理性伦理诠释和系统化伦理方案,明确其伦理内涵是必要前提。实际上,无论是融合创新目标所负荷的伦理价值,还是创新主体应该具有的道德观念,以及融合创新过程及结果需要受到的规范约束,都蕴含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之伦理内涵的两个维度——内在的伦理秩序和外在的伦理规约。这两种内涵表征既召唤了积极伦理的调节作用,也昭示了消极伦理的限制特点,它们共同廓清了“应为”和“禁为”的伦理边界。因此,积极伦理与消极伦理相结合的实现路径,有助于调和乐观追捧和悲观忧虑的观念矛盾,从而消除融合创新之伦理决策的模糊性。

    2023年02期 v.43;No.57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2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

  • 低技能劳动力:内涵、群体特征与技能提升策略

    刘晓;童小晨;

    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优化和人口结构老龄化使得低技能劳动力逐渐被机器取代、边缘化,低技能劳动力面临高失业风险。本研究对国内外低技能劳动力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明晰低技能劳动力概念内涵后定位现实目标人群,并结合劳动经济学和劳动社会学视角下低技能劳动力的群体特征,提出了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技能提升策略:依托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开展成人职业体验课程,制定培训券等优惠政策,提升低技能劳动力参与多元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性;借助数字化趋势,建立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共享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构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数字平台,高质量匹配培训和就业机会。

    2023年02期 v.43;No.577 9-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 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然困境与路径选择

    张进良;杨苗;谈桂芬;

    利用智能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传统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理念陈旧、评价技术薄弱、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片面、评价方式传统等实然困境。如何合理利用智能技术优势,化解基础教育评价中的顽疾,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诉求。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研发智能化教育测评系统,组建多元专业的评价主体,构建质量为本的评价标准,创建智能高效的评价实践,为教学主体提供全息、精准的评价结果,为构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2023年02期 v.43;No.577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4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探究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测试:趋势进展与实践启示

    田伟;骆方;

    科学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改进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法也是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智能时代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改革可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从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方法演进的角度讨论使用计算机模拟测试方法的必然性,借鉴国际前沿成果总结了智能时代背景下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三个理论趋势与实践进展:(1)利用真实情境和动态仿真系统构建全面的概念评价框架;(2)挖掘隐含的科学探究过程信息和规律构建教育教学模型;(3)构建与课程、教学和学习深度融合的新型评价生态系统。鉴于当前我国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的现实需求,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构建计算机模拟测试工具的思路,并讨论了着力改进课堂评价与科学学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途径。展望未来,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必将带来评价生态系统和科学探究教学的改变,有效解决长期以来科学探究能力评价与课程和教学相脱离的问题,切实促进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位一体”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2023年02期 v.43;No.577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经济

  •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李锋亮;

    目前,分析远程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且多是案例研究。本研究基于1997—2016年的全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远程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缺乏。实证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远程本专科教育对中国各省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远程本专科教育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在中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小。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我国需要加大远程高等教育投入,尤其需要继续加大对中部远程教育的投入,并且注重提高西部地区远程高等教育区域的分布均衡。

    2023年02期 v.43;No.577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10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科技赋能教育

  • 智慧教室结构模型构建研究——“功能—结构”关系视角

    刘选;刘革平;廖剑;

    智慧教室是将各类智能技术加载于教室中而形成的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开展的场域。在推进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实践和部署教育新基建的进程中,智慧教室建设被赋予新的内涵。构建一种新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能更好地为建设实践提供指导。立足于智慧教室的研究与实践,从“功能—结构”关系视角构建一种具有通用指导价值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有助于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从功能上看,智慧教室应具有支持教学、学习、评价、管理和教研五大功能,其中教学、学习和评价是三项基本功能,管理和教研是两项拓展功能。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包括物理/虚拟环境、内容与资源、教学交互、测试与评估、数据治理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的提出不仅借鉴了“教学七要素”的结构思想,也汲取了已有研究的理论给养,还前瞻性地观照到未来推进智慧教室研究和实践可采取的方法与路径。

    2023年02期 v.43;No.577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OE理论框架

    张乐乐;顾小清;

    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扩散研究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对其在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仍在探索中。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规模化、常态化应用,本研究以TOE理论为基础,从教师的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深入剖析技术、组织和环境三大维度的各因素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采纳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流压力、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安全性、相对技术优势、组织准备、管理者支持是影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兼容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纳扩散没有显著影响;从人口变量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性别、教龄和所教学段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纳扩散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学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采纳扩散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创新扩散的机制以及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政策要求,提出了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进一步采纳扩散的建议。

    2023年02期 v.43;No.577 54-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5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殊途如何同归?——不同复杂度混合教学实践效果的分析

    温慧群;穆肃;

    教学效果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系统分析和比较不同方式或类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效果在混合学习广泛开展的当下,成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采纳四种不同复杂度混合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过程和学习活动实施案例,通过分析线上学习时间的分布、线上学习行为与混合学习成效的相关性、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的满意度,讨论不同复杂度混合教学实施的特点和效果,发现:(1)不同复杂度混合教学的设计侧重点有所不同,可根据课程和教学需求合理选择适合的实施方式;(2)在四种复杂度的混合学习中学生满意度都很高,可行性强,且不存在一种混合学习方式优于其他任何一种混合学习方式的情况;(3)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过程中,在线学习行为和活动与课程学习成效显著相关,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023年02期 v.43;No.577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老年教育

  • 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

    吴遵民;

    近年来,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也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教育攸关生命的质量,因此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尊重老年生命价值、使老年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因此首先需要读懂新时代对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并由此确立以服务为本位的高质量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与基本框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价值基础,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为导向,让老年人回归其本应具有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地位,则是体系构建的根本目标。最终通过对集聚温度、提高精度、提升效度和拓展宽度的关注,实现服务老年群体、助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功能。

    2023年02期 v.43;No.577 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2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中国远程教育》(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

    2023年02期 v.43;No.577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订启事

    <正>《中国远程教育》创刊于1981年,是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023年02期 v.43;No.577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