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选;刘革平;廖剑;
智慧教室是将各类智能技术加载于教室中而形成的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开展的场域。在推进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实践和部署教育新基建的进程中,智慧教室建设被赋予新的内涵。构建一种新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能更好地为建设实践提供指导。立足于智慧教室的研究与实践,从“功能—结构”关系视角构建一种具有通用指导价值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有助于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从功能上看,智慧教室应具有支持教学、学习、评价、管理和教研五大功能,其中教学、学习和评价是三项基本功能,管理和教研是两项拓展功能。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智慧教室结构模型包括物理/虚拟环境、内容与资源、教学交互、测试与评估、数据治理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的提出不仅借鉴了“教学七要素”的结构思想,也汲取了已有研究的理论给养,还前瞻性地观照到未来推进智慧教室研究和实践可采取的方法与路径。
2023年02期 v.43;No.577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乐乐;顾小清;
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扩散研究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对其在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仍在探索中。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规模化、常态化应用,本研究以TOE理论为基础,从教师的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深入剖析技术、组织和环境三大维度的各因素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采纳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流压力、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安全性、相对技术优势、组织准备、管理者支持是影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兼容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纳扩散没有显著影响;从人口变量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性别、教龄和所教学段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纳扩散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学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采纳扩散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创新扩散的机制以及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政策要求,提出了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进一步采纳扩散的建议。
2023年02期 v.43;No.577 54-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5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温慧群;穆肃;
教学效果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系统分析和比较不同方式或类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效果在混合学习广泛开展的当下,成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采纳四种不同复杂度混合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过程和学习活动实施案例,通过分析线上学习时间的分布、线上学习行为与混合学习成效的相关性、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的满意度,讨论不同复杂度混合教学实施的特点和效果,发现:(1)不同复杂度混合教学的设计侧重点有所不同,可根据课程和教学需求合理选择适合的实施方式;(2)在四种复杂度的混合学习中学生满意度都很高,可行性强,且不存在一种混合学习方式优于其他任何一种混合学习方式的情况;(3)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过程中,在线学习行为和活动与课程学习成效显著相关,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023年02期 v.43;No.577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