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孙杰远;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论题正式提出和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起点必然是厘清其理论性质、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逻辑等基本问题。理论性质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映射,是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成就的理论判断,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基本内涵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世界教育现代化共性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特性,是满足巨大规模人口教育需求、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在本质要求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教育民主性、创造人类教育文明新形态的教育现代化。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教育评价为实践导向,以中国式教师队伍现代化为支撑,以五育融合为实践方式,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践新样态。

    2023年06期 v.43;No.58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教育基本理论

  • 教育数字化:转型还是赋能

    陈廷柱;管辉;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2023年06期 v.43;No.581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3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科技赋能教育

  • 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融创发展:新议题、新思维、新行动

    祝智庭;魏非;胡姣;杨淑婷;

    以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开放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形态重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中,诞生并成长于技术环境的开放教育理应担当引领使命,为此,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应该遵循哪些思路、如何切实推动开放教育的数字化建设等命题亟待探讨。本研究从转型紧迫性、“开放”内涵再认识、价值取向、现实条件与历史机遇等方面阐明了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新议题的使命、内涵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价值成长思维、“转基因”思维、生态发展思维、开放创新思维和数字文化思维构成的转型新思维,以实现融合创新生态。对于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本研究提出敏捷转型跨越的方针,并建议采取架构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发展数字化转型能力以及研发融合创新的终身学习认证体系等行动路径。

    2023年06期 v.43;No.581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1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技术压力对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的影响研究——成长型思维、TPACK的调节效应

    冯仰存;吴佳琦;曹凡;王帅;

    随着技术嵌入教育教学活动的程度加深,技术压力成为教师数字化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亟须探寻解决之道。为此,本研究对江浙沪基础教育领域的744名教师展开调查,通过路径分析、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技术压力对教师教学创新和工作表现的影响,以及TPACK和成长型思维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技术压力对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行为与工作表现均有显著负向影响;TPACK能力对教师教学创新行为与工作表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TPACK能力、成长型思维对其技术压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教师TPACK能力能够显著抑制技术压力对其教学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当教师TPACK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技术压力对其教学创新行为的影响不再显著。成长型思维能够显著抑制技术压力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负向影响,当教师成长型思维达到较高水平时,技术压力对其工作表现的影响不再显著。本研究对于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3年06期 v.43;No.581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需求图谱分析的智慧教育督导发展策略研究——以国家智慧教育督导平台建设的实践为例

    张生;孙睿;曹榕;辛涛;沈阳;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信息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速了教育资源融合、教育供给结构转型以及教育治理模式创新。作为教育治理体系架构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督导迈向“智慧化”是应然选择。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美好诉求与向往,需要在国家、地方各级各层教育用户需求之间做好平衡、兼顾、取舍,设计一整套贴合需求的智慧教育督导体系架构——服务于教育全域突出问题的研判与解决,从而实现教育督导从单一业务管理功能转向监测分析与公众服务并重,推动教育督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升级,为教育提质增效保驾护航。课题组基于国家智慧教育督导平台建设的实践,面向全国督导战线干系人(省、市、区、校督导负责人、家长等)开展调研和访谈,充分利用基于语义主题发现用户需求的思路方法,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处理,抽取需求特征词库,并与督导业务流程建立映射关联,绘制需求图谱。通过对图谱进行释义和解构,为精准感知各级教育督导业务需求提供科学分析与决策支持,为我国智慧教育督导发展路径提供策略建议。

    2023年06期 v.43;No.581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4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课程与教学

  • 构建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标准模型

    桑国元;叶碧欣;黄嘉莉;罗颖;

    项目式学习是教育理念革新的载体,应该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聚焦深度学习与全面育人的核心价值,关注教学实践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结。本研究以中国教育改革为经,以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项目式学习“金标准”为纬,依据课程发展阶段理论,从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层面构建了适用于中国教育情境的项目式学习“三六标准”模型:设计六要素(问题驱动、持续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融合、产品导向和评价引领)、实施六要素(聚焦课标、建构文化、项目管理、搭建支架、评估学习和复盘反思)和评价六要素(知识度、真实度、实践度、协作度、参与度和感知度),以期为中国教师开展高质量项目式学习提供借鉴思路。

    2023年06期 v.43;No.581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2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国际与比较教育

  • 如何发展教师数字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路径与启示

    孔令帅;王楠楠;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变革了教育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育信息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就是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教科文组织关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是为了使教师能够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更进一步是为了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教科文组织提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教育的补充资源,制定框架作为促进教师教育行动的工具,组织教师培训项目作为促进资源不足国家教师实践的保障。通过了解教科文组织发展教师数字素养的理念与行动,认识其优势与缺陷,我国能够借鉴有益经验,更好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2023年06期 v.43;No.581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3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开放教育

  • 开放大学举办社会教育研究

    侯怀银;朱琳;

    开放大学举办社会教育,既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又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也是满足社会民众学习需要的有效途径。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取向、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网格式区域办学布局以及融会贯通的教育形式,使其举办社会教育更具优势。开放大学举办社会教育应以现代终身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全体社会民众为普遍对象,以社区教育为主要渠道。当前,开放大学举办社会教育已具备相应的条件,但尚不成熟,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社会教育责任感和责任能力仍需加强,优质社会教育资源集聚整合共享程度较低,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衔接融合转化度有待提升,学校职责定位尚不明晰、经费保障跟进步伐缓慢。开放大学应以社区教育为抓手,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终身教育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育教与学特色课程;以自我约束机制为基础,积极探索社会教育办学管理体制;以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为动力,建立供给分担机制,发挥开放大学举办社会教育的领军作用。

    2023年06期 v.43;No.581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理论探赜

    冯刚;杨小青;张智;

    高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然而,社会公众对高校思政课的本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面对范围广泛的对象群体和动态发展的课程形象,厘清高校思政课公众形象塑造的价值意蕴、逻辑建构与重点内容,有利于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期待,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解开公众误解、增进公众认同的同时,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传播效果。

    2023年06期 v.43;No.581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投稿须知

    <正>《中国远程教育》(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中国远程教育》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为教育学学科建设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关注重大教育理论与政策,推动科技赋能教育,反映国际学术前沿,聚焦本土教育改革,注重学术研究规范,提倡教育原创研究,扶持青年学者成长,繁荣中国教育事业。《中国远程教育》以文章的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主要刊发教育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实行稿件三审制和同行双向匿名评议制。

    2023年06期 v.43;No.58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征订启事

    <正>《中国远程教育》创刊于1981年,是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贯彻“双百”方针,为教育学学科建设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本刊特色:关注重大教育理论与政策,推动科技赋能教育,反映国际学术前沿,聚焦本土教育改革,注重学术研究规范,提倡教育原创研究。

    2023年06期 v.43;No.581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