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青青;杨现民;陈世超;
学习分析技术是采集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学习者数据,并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全方面解读数据的技术,它能够记录分析学习环境和学习轨迹,进而发现学习规律,预测学习结果,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促进有效学习。本研究选取Journal of Learning Analytics期刊2014年至2016年发表的112篇文章作为样本,梳理了学习分析技术的内涵和特点,归纳分析了六类热点研究主题,分别是学生日志数据分析、在线话语数据分析、学习评价数据分析、多模态数据分析、学习预警数据分析、伦理隐私数据分析。最后,从分析技术、跨学科研究、情感数据、多模态数据、基础教育应用五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分析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趋势。
2019年03期 No.530 14-2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1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67 ] - 李海峰;王炜;
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共被引文献进行多维分析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文献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法,对以"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为主题的文献进行了多视角分析,包括年代分布、活跃地区、研究机构、载文期刊、作者分布、历史演进和研究谱系。研究表明:研究的发展过程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出现了以美国、西班牙、荷兰为代表的研究活跃地区,涌现出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知识传媒研究中心和英国开放大学等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德国的弗兰克·菲舍尔、比利时的马丁·瓦尔克、荷兰的保罗·柯书纳等一批重要研究者崭露头角,《计算机与教育》《计算机在人类行为中的研究》《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等292种期刊是文献的主要来源。研究的历史演进呈现以技术发展为主线,以理论和技术的实践应用为节点特征,形成了五大主流研究谱系:在线协作支持技术、认知和社会脚本、群组协作参与、在线协作知识建构、在线协作学习组织与管理。基于数据分析结论可以认为:构建稳定的研究团队,开展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十分必要;提高自身素养,拓展领域合作十分关键;定位明确,推进理论、技术与实践的融合是必需的选择。
2019年03期 No.530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7K] [下载次数:1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5 ] - 郝祥军;王帆;汪云华;
在线学习模式已是当下课程教学的普遍选择,而在线学习中知识交互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人际性会话常见、学术性交流匮乏等现象。问题支架是改善此现状的有效措施,其作用途径亟待分析验证。本研究结合在线学习论坛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问题支架促进在线知识交互的三个系统性途径("初期情境创设""及时明确导向"和"适时优化结构")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支架搭建过程中推进的时机选择至关重要;初期情境创设有效调动了在线知识交互积极性;及时明确导向科学引导了在线知识交互发展趋势;适时优化结构高效提升了在线知识交互内容质量。
2019年03期 No.530 34-42+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10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88 ] - 姜宛彤;钱松岭;万超;
近年来,利用知识地图对微课进行组织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停留在构建不同学科知识地图组织微课这种横向层面的研究上。本研究提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构建知识地图组织微课的路径,以认知负荷理论和格拉泽问题解决支持三阶段论为理论基础,首先选择了流程型知识地图,然后提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知识地图的要素、构建原则、构建模式和构建流程,以及支持微课学习的知识地图功能与策略:组织策略、关联策略、引导策略、定位策略、提示策略和呈现策略。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微课知识地图构建研究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纵向拓展了研究的新路径,使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微课,也通过微课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2019年03期 No.530 43-4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1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2 ] - 国卉男;赵华;李珺;
在社区教育领域,均衡化已经被视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共识,亦是实践推广的基石与目标,并在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积累了丰富、成熟的广泛经验:视社区教育为"第三级教育"的北欧各国、视社区教育为个人生涯发展的"补偿教育"的美国、视社区教育为基本的校外公共教育服务的日本,都强调在实践中提供立法保证,加大财政投入支撑,持续均等资源配置等。这些经验对我国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社区教育改革试点要求,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公平均衡与普及覆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9年03期 No.530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67 ]
- 梅雷亚德·尼克·朱拉·梅西尔;马克·布朗;肖俊洪;
本文批判地分析了2012年以来慕课的发展。慕课在大学的实施受到多种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因素的影响。本文并非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深度述评,而是旨在揭示这些驱动因素并非泾渭分明、一成不变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本文认为慕课本质上是一种政策手段,被大学公开或间接地用于达成某个具体背景下政策过程的特定目标。本文的理论框架建立在教育政策过程和发展的基础上。慕课是一种全球现象,等同于在线学习或成为其代名词。但是,如此认识慕课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强调的是学习的传送方式而非对有效教学设计的深入理解。本文用相互交织的同心圈喻指慕课的不同发展阶段,以说明不同发展阶段的驱动因素具有连续性。换言之,有些驱动因素的作用可能不如从前了,但是它们依然对慕课的全球和本地实施环境产生影响。文章最后反思了慕课的下一个"发展圈",即大学可以选择部署慕课,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或)更宏大的目标。
2019年03期 No.530 58-6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5 ] - 张思;
在线教师共同体是网络研修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目的是促进教师相互协商,在互惠互利中促进教师个体能力的发展。在借鉴实践共同体和活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线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依据在线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原则设计在线教师共同体模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运用该模型,产生在线教师共同体的实践案例。采集教师共同体的典型案例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在线教师共同体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线教师共同体形成稀疏的社会网络结构,成员间互惠性较低;共同体成员的协同学习行为层次较低;共同体成员缺乏协同知识建构的高水平行为模式。最后,从发布适当的学习任务、对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和提升在线学习平台的智能性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在线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建议。
2019年03期 No.530 69-7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1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73 ] - 蒋立兵;毛齐明;卢子洲;万真;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讲授,抑制了学生的能动活动,难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突出学生中心,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技术丰富的智慧教室可以帮助师生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对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高校教师利用智慧教室实现教学转型的现状尚缺少研究。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C大学30个智慧教室中的课堂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设计的"课堂教学转型分析框架"对教学转型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利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转型处于一般水平,教师自我报告的结果好于教学行为分析的结果,文科课程略优于理科课程,高级职称教师优于非高级职称教师。研究还发现,要在智慧教室中实现教学转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智慧教室的功能稳定易用,教师具备教学转型的意愿、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熟练应用智慧教室的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等等。基于此建议学校:优化升级系统提供教学转型的智慧环境,转变评价机制增强教师的教学转型意愿,通过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树立生本教学理念,开展优秀案例研修提升教师教学转型能力。
2019年03期 No.530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2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43 ] - 薛丽敏;曹莉;孔邵颖;
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因人而异,同时受家庭、工作中的困难影响,常常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不能按计划很好地完成课程学习,并且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常感不知所措,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泛在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本文详细解析了基于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的面网结合泛在学习模式,并展现了该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助于解决学生工学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9年03期 No.530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