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

学术聚焦_“互联网+教育”的哲学认识与复杂性

  • cMOOC微信群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影响

    王慧敏;陈丽;

    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知识的半衰期,并呼吁对新的教育规律的探索。联通主义作为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指导理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机制和效果需要进一步探明。基于联通主义指导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c MOOC)是联通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互实现外部人际网络和内部知识网络的建立。本研究以c MOOC微信群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探究学习者的外部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学习者内部认知发展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网络中存在多个核心学习者,社会网络呈现"多中心"特征;(2)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交互的对象,并不需要课程教师等他人做中介;(3)学习者广泛存在于多个派系中,社会网络呈现"自组织"特征;(4)积极参与微信群互动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提升学习者知识生成的数量和质量;(5)学习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其联通主义学习是否成功。

    2019年11期 No.538 15-2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下载次数:1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76 ]

学术聚焦_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 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分析——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高影响力项目为例

    张志祯;张玲玲;徐雪迎;刘佳林;

    能够自主"感知、理解、预测、行动"的人工智能是灵活强大的学习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技术的灵活性为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挑战。合理的功能定位是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对其教学角色隐喻的分析对于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利用有指导作用。本研究选择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高影响力项目开展了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主要有辅导者、教练、评价者、协调者、联通者、同伴和学生七种。从历史发展与现状来看,占优势的为教练、评价者和辅导者等教师隐喻。从教学的完整过程看,人工智能尚无法比肩人类教师,但在"行动中"其表现并不逊色于人类个体,在很多情况下各有千秋。受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语义处理上的裹足不前,辅导者还难以像人类教师一样与学习者开展连续的自然语言对话,但教练、评价者、协调者、联通者、学生和同伴则更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的多媒体与网络数据计算、存储、交互能力,能够提供人类教师难以或无法提供的学习经验。未来,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将继续演化,呈现出分化与整合、从支持"学"到"学教"并重的总体趋势;智能教学系统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将日益显性化;将更重视与学习者建立与维持长期关系;人工智能将促进学习环境的虚实融合,提高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2019年11期 No.538 24-37+5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1K]
    [下载次数:2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94 ]

学术聚焦_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

  • 微博视角下的MOOCs学习特征:自主性、社会性、多样性与开放性

    张婧婧;王轩;沈灵亮;蒋丽平;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在"社会化"语境中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社交媒体中MOOCs学习者行为与话语的深度剖析显得尤为重要。微博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为研究MOOCs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料。本研究在过去八年中先后进行两次抽样,共选取新浪微博平台2010年至2018年间4,000多条有关MOOCs话题的微博,开展内容分析。通过编码与归纳演绎,提炼出MOOCs学习特征的框架图来阐释各主题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微博中的MOOCs学习呈现出自主性、社会性、多样性与开放性四类较为显著的特征,与联通主义抑或心理学中人格理论与自我决定论的探讨有共通之处。

    2019年11期 No.538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1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95 ]

国际论坛

  • 我的慕课学习之旅:终身学习的自我人种志研究

    詹妮弗·罗伯茨;肖俊洪;

    有些人对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褒扬有加,认为对于成年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扩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学习机会而言,慕课代表着教育的未来;有的则批评慕课学习效果欠佳、影响有限,不可持续,认为慕课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尤其是考虑到其完成率低这种情况。对慕课的研究通常是基于局外者的视角,很少聚焦学生的体验。本文讨论笔者对自己学习不同类型慕课的经历进行叙事研究的结果。这是一项自我人种志研究,旨在遵循自我反思的元认知原则了解学习者对慕课学习的态度。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如何从学习者的视角认识慕课学习体验,包括围绕自我指导学习、动机、终身学习和其他一些"顿悟"进行元认知自我反思。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对慕课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还提出一个元认知框架,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慕课。

    2019年11期 No.538 66-7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0 ]

实践纵览

  • 智慧教育视域下混合式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陈明阳;阳亚平;陈明;陈展虹;

    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文章在界定智慧教育与混合式学习空间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混合式学习空间模型,阐述了其关键技术,试图在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一种将方法、技术、资源融为一体的混合式学习空间,并利用其在大数据教学分析、空间联动、课程教学改革、党建与思政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促进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改革。

    2019年11期 No.538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8K]
    [下载次数:29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37 ]
  • 信息技术与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实证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和思考

    乔爱玲;张亦弛;

    作为新兴职业群体,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做好"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实践探索,迫切需要对其终身学习中信息技术应用发展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大兴、顺义和通州三个区,采用目的抽样方式选取57个研究样本,开展一对一深度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逐级分析,自下而上建构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中信息技术应用发展途径,分析信息技术在其终身学习中的显著作用。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对终身学习及网络学习的认识,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得以较为普遍地使用。同时,群体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学习目的和多元化的内容需求,个体选择传统学习与信息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终身学习机制、资源、平台等多方面保障存在需求。信息技术在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同时,迫切需要持续创新以保障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提升群体信息化学习能力、推动学习技术研究与应用、深入剖析信息技术深层次影响、鼓励优质社会机构参与等建议,以推动"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实践发展。

    2019年11期 No.538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1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8 ]

  • 中国远程教育

    <正>2019第1期总第528期http://ddjy.cbpt.cnki.net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刊号:ISSN1009-458X/CN11-4089/G4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敬请订阅《中国远程教育》邮发代号:2-353国外代号:M4359欢迎订阅《中国远程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期刊,秉持"贴近实践,关注进程,深化研究,服务发展"的办刊宗旨,强调学术视角、学术品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

    2019年11期 No.538 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3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线调研与政策建议

    黄荣怀;刘德建;闫伟;庄榕霞;焦艳丽;陆晓静;曾海军;

    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智慧教育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上的巨大潜力,智慧教育的建设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分步骤地重点关注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新型教学模式建设和现代教育制度建设。智慧教育以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内生动力,将推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雄安新区的基线调研表明:雄安新区生师比高,中学阶段生源回流;教学计算机、新型教室及网络等基础设施薄弱;教学理念、师资和课程资源建设难以达到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教育财政经费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国际四大湾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经验表明,创新驱动模式并不唯一。各湾区的教育受到模式影响呈现不同的特色,但在产学研的深度结合上具有共性。本项目研究雄安新区的基线调研,对标四大湾区促进创新驱动而进行的教育布局,从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教学模式提升及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三个角度提出未来雄安新区发展智慧教育的十条建议。

    2019年11期 No.538 1-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4K]
    [下载次数:1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3 ]
  • 教育数据开放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

    李青;王海兰;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数据开放。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各国教育部门开展了开放数据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教育数据开放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全民参与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为全面了解国外教育数据开放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基于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从研究现状、开放数据和教育数据开放的概念、全球教育数据开放概况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外教育数据开放的情况,并结合美国、英国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具体案例加以印证和讨论。总结了开放数据不够具体和详细,开放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教育数据开放程度不够,教育数据开放的公正性不足,政策和法律的阻碍等一系列现存问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包括设定教育数据开放时间表,确立教育数据开放组织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教育数据开放业务平台和开放标准,以及加强宣传引导等具体措施。

    2019年11期 No.538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83 ]
  • 全球视野下教育技术研究热点的聚类分析与展望

    许玲;张亦弛;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系统,把握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现状与趋势,有助于推进教育系统的变革与重构。本研究以2018年教育技术领域举办的26项国际会议中的主旨报告、工作坊和圆桌讨论的主题与内容为样本,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全球视野下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研究热点和展望。主要的研究发现包括:人工智能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撬动点;学习分析技术研究向深度拓展;教学设计朝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设计方向发展;STEM教育、计算思维培养和游戏化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青睐;开放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移动智能技术助力教育公平;科技和伦理边界的新主题引起关注。研究者期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主题的选择和研究方向有所启示。

    2019年11期 No.538 58-6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9K]
    [下载次数:1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