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遐;马腾飞;刘京鲁;叶超;阮琳燕;
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背景下,为揭示开放大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认知图景,推动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本研究运用吉登斯的认同理论和结构化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开放大学18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开放大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认知图景及其建构过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访谈资料的三级编码和类属分析,研究者对开放大学教师建构的有关“在线教学专业精神认知”“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关键点认知”“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困境认知”“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认知”等进行深描,揭示了开放大学教师在与规则、资源等社会结构的互动中,通过反思性监控和行动流实现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认知图景的建构和演进的过程,生成了开放大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认知图景及其建构过程的扎根理论。最后本文探讨了开放大学教师建构的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认知与社会结构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2022年09期 No.57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6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书宇;李冰;穆星妍;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中国老龄化政策的价值取向逐渐从“消极老龄化”转向“积极老龄化”,实践方向也从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向开发老年人力资本迈进,这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老年教育有逐渐转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趋势,开放大学举办的老年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老年大学,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快速发展。但这类新型的老年大学在办学定位、领导机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规划,进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亟须制定相对规范的建设标准与指标体系。基于这类新型老年大学的实践经验,从政策、实践、理论层面探索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依据,提出新型老年大学建设的标准框架,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与实践经验,进一步构建了新型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以期为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并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022年09期 No.572 10-1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9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芒;易长秋;
当前,STEM教育作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思维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STEM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出现形式化、过度技术化和价值取向单一化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STEM教育发展偏离初衷。其逻辑成因在于STEM教育建立在薄弱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技术决定论的倾向,受唯科学主义思想的渗透,忽视人文因素的重要作用。若要突破当前困境,在STEM框架中理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哲学在STEM教育中的作用,使STEM教育回归人本,关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反思性、整体性、本质性和抽象性思维能力,涵养人文性价值精神,达到对热爱真理、批判创新、不断进步的理性精神的追求,提升STEM教育的育人高度。
2022年09期 No.572 27-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钟柏昌;龚佳欣;
作为衔接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国内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的实证研究较为鲜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梳理了国内有关创新能力评价的35篇实证研究,分析显示: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分为面向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和面向基础教育的创造力评价研究两个方向;前者普遍关注六个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即好奇心与想象力、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自主学习、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成果产出与优化;后者基于创造性个人、创造性过程、创造性产品、创造性环境四个维度,关注通识创造力与领域创造力的评价。整体而言,目前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存在评价内容失序、评价工具失准、评价方法失宜等问题,建议后续研究从达成清晰共识、开发合适工具、探索优化方法等角度开展。
2022年09期 No.572 34-4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1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胡艺龄;张启迪;吴忭;
STEM课堂作为STEM教育价值实现的载体,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由于从教学理念到实践模式均区别于传统课堂,STEM课堂的整合型跨学科特征使得其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以来自不同省市和地区的18节STEM课堂实录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RTOP量规的整体性评价与基于弗兰德斯编码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课堂的教学实施特征及互动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提炼出优质课堂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优质课堂中的教师在观念指向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用了培养多元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注重师生课堂话语交互表征的有效性,以及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具备一定的学习成效证据意识。上述结论为当前STEM课堂在教学实践的改进上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2年09期 No.572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1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俊豪;闫寒冰;
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是保证STEM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表现性评价以其聚焦真实情境和强调“评价即发展”理念有望提升STEM教师评价专业化程度。在评价模型设计过程中,通过文献法和两轮德尔菲法构建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设计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过程模型,该过程模型包括设计、实施与论证三个阶段。在设计阶段,构建并验证评价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价量规),同时设计评价执行机制和评价管理机制来保证评价模型的有效实施;在实施阶段,设计数据采集、测评、分析、能力画像呈现和干预策略制定五个步骤来保证STEM教师能够通过评价了解自身能力现状并获得能力提升支持;在论证和优化阶段,重点从形式化维度与集权化维度系统论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评价模型应用过程中,分别选取6位STEM教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评价与反馈实践,同时选取30份优秀STEM教学设计案例进行评价量规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专家和参与实践的STEM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该评价模型在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赋能和教师评价生态重构两个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2022年09期 No.572 53-6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1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