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 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

    王树涛;鲍俊威;

    伴随第三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塑教育要素及关系,全方位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治理、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微观人与人、中观人与社会、宏观人与国家、宇观人与世界良好互动的教育新形态,推动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创生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带来诸多潜在和现实风险,可能异化教育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危及教育伦理生活、模糊教育治理责任、引发文明发展藩篱。因此,在享受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数字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对峙与抵牾,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限度与可能,以融合共生、伦理规约、公平负责、自主包容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新方向,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向新发展阶段。

    2023年11期 v.43;No.58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2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教育基本理论

  • 教育数字化呼唤数字教育学

    侯怀银;原左晔;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夯实教育数字化支撑体系、深化数字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数字教育实践发展和推动教育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推进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亟待厘清数字教育学的概念界定、明晰数字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数字教育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性质、构建数字教育学的“三大体系”以及确立数字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了加快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步伐,需要坚定学科建设的根本立场,明确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处理好数字教育学学科建设中数字教育学研究与数字教育技术研究、数字教育学学科化发展与跨学科研究、数字教育学与相关学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2023年11期 v.43;No.586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科技赋能教育

  • 教育提示语工程:构建数智时代的认识论新话语

    赵晓伟;祝智庭;沈书生;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日常语言-符号语言-数字语言”的话语转向,每一次转向都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或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教育提示语作为数智时代的认识论新话语,在大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中提供加速力量,以因人而异的对话内容、循环连贯的对话进程、高质稳健的对话产出为学习者创造定制化学习体验,为教育者提供全流程设计支持,为管理者带来针对性决策见解。为了释放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潜力,文章提出了教育提示语设计的“CORE”框架,该框架由必备要素(语境、目标)和可选要素(角色/规则、示例)构成,归纳出基础提示、示例提示、角色提示、规则提示、组合提示五种提示语类,提供了结构化提示模板设计范例。文章最后建议,实现教育提示语工程需要创建面向不同场景的教育提示库,研制教育提示语工程的技术规范,培养教育领域的“提示语设计师”,测评提示语表现性能并进行风险防范,以期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注入新活力。

    2023年11期 v.43;No.586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4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cMOOC参与者交互水平自动评估研究

    周炫余;陈丽;徐亚倩;郑勤华;蔡超飞;

    交互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现有交互水平评估主要依靠人工编码实现,存在时间滞后性和耗时耗力等局限,难以实时反映交互水平状况。因此,本研究以国内首门联通型慕课“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Ⅱ”为案例,运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模型构建、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三个阶段实现了对联通慕课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研究发现,在联通主义学习中:1)学习者成为交互主体,多元主体驱动课程交互;2)寻径和意会是决定联通主义学习成效的关键。本研究一方面检验和发展了原有联通主义交互规律研究,另一方面实现了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参与者交互水平的自动化评估,为联通主义学习评价和课程评价提供了工具支撑,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改进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价值和可能性。

    2023年11期 v.43;No.586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1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OOC平台设计如何引导用户深度参与学习——基于劝导技术理论的分析

    曹雅宁;柯青;王笑语;陈茹芸;

    劝导式人机交互设计能够引导或改变信息系统用户的态度或行为,提升系统使用体验。基于劝导系统设计模型构建内容分析框架,包括主要任务支持类劝导策略、对话支持类劝导策略、系统可信度支持类劝导策略以及社会支持类劝导策略共28个具体指标。根据内容分析框架,挖掘国内代表性MOOC平台的劝导设计特征,讨论其如何引导用户深度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结果发现,网站在主要任务支持方面提供的劝导功能较多,但很少使用个性化策略或裁剪策略;对话支持类劝导策略使用较少,人机对话功能不足,且未见使用相似性与社会角色策略;每一网站均表现出较好的系统可信度;社会支持类劝导策略使用不多,缺乏规范性影响策略。基于此,为增强MOOC平台劝导效果提出设计建议:系统应添加更多个性化或裁剪设计;在同一功能设计中可以使用多种劝导策略;提供更多人机对话功能;使用拟人化的相似性策略和社会角色策略,如教育智能体等;通过社会支持类劝导策略加强学习活动中的互动。本研究丰富了劝导技术理论的应用领域,有助于优化MOOC平台的人机交互设计。

    2023年11期 v.43;No.586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网络学习资源进化预警系统设计

    袁萌;杨现民;李康康;

    网络学习资源是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现阶段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暴露出资源进化不足、进化质量不高和进化不及时等问题。网络学习资源进化智能预警系统是解决以上难题的关键。文章基于知识进化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构建了面向大规模开放协同环境的网络学习资源进化预警系统框架,设计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型,开发了网络学习资源进化预警原型系统。通过SUS系统可用性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检验了网络学习资源进化预警原型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期望能为未来网络学习资源进化的智能预警实现提供参考,并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网络学习资源的智能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2023年11期 v.43;No.586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战略与成效

    刘晖;张艳芳;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2023年11期 v.43;No.586 6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 论新时代国情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温静;刘宏蕊;

    新时代国情教育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从价值旨归、内涵定位、实践理路三方面破题。国情教育要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认清国情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洞悉国际方位中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在增强国家认同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国情教育与基本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坚持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深入开展国情教育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追寻历史根脉、讲好国情故事、倡导躬身实践,实现据实说理、知史明理、以情寓理和笃行悟理的内在统一。

    2023年11期 v.43;No.58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4年《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

    <正>《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是一本传播远程开放教育、教育技术和终身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权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四川省社科学术期刊名刊、四川省重点资助人文社科期刊,旨在研究教育前沿问题,为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设置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终身教育、实践研究、技术应用等栏目,跟踪学术前沿,重视实践创新,及时反映研究信息。每年刊发文章在《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二次文献中转载率较高。

    2023年11期 v.43;No.58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订启事

    <正>《中国远程教育》创刊于1981年,是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贯彻“双百”方针,为教育学学科建设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2023年11期 v.43;No.586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